藏医书。比吉·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。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、脉诊的技术为主,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。此书著成后,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,改名为《佑王长寿经》,珍藏于王宫内,已佚。
痛证辨证之一法。快与痛相对而言。指内有邪气实而作痛,外则不痛,表示邪实于里。《难经·四十八难》:“内痛外快,为内实外虚。”
《是斋百一选方》卷十五方。又名三层茴香丸。第一料:茴香(舶上者,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,和盐称)、川楝子(炮,去核)、沙参(洗,锉)、木香(洗)各一两。为细末,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温
九虫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九虫病诸候》:“赤虫状如生肉,动则肠鸣。”或更见腹泻,便脓血等。治宜攻积杀虫为主。方用追虫丸、芜荑散等。参见九虫病条。
病证名。指咳嗽在白天轻而入夜加剧。多因久咳后阴虚血少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日轻夜重咳,血少也。宜二陈汤多加当归。”或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等。参见夜嗽、咳嗽条。
病证名。因气虚所致的痰证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痰,面黄肌瘦,六脉濡缓。”治宜健脾、益气、化痰。方用六君子汤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多因肺胃虚热不尽,以致血不归经,症见经后从口鼻中出血,量少,色鲜红。治以清虚热为主。方用麦门冬汤加生地、沙参、牛膝。
清法之一。清肺热而保肺阴的治法。暑温治疗后诸证皆退,但咳而无痰,咳声清高者,是肺络中仍有热,肺阴易于受灼。可用清络饮加甘草、桔梗、甜杏仁、麦冬、知母等。
养生药物。见《遵生八笺》。即青年妇人的乳汁。古人有阴分之上是乳,阴分之下是血的说法。认为年老和身体虚弱的人,最好以人乳补养。制作方法是和面加乳调匀,打糊成丸,作养生药用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·咳嗽》。即盐哮而兼见咳嗽者。治疗用砂糖、白面、轻粉制饼服用,以催吐痰涎。参见盐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