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胡颓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名词。出《医心方》。即阴道穹窿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即千日疮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四:“证由蛾将成脓之时,犹连服凉散之剂,吹凉散之药,以求速效,虽红退消肿,而脓根未拔,外皮顽硬,一遇时气外感,饮食积热,则旧蛾复作。”参见石蛾、乳蛾等条。
指脾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腹为阴,阴中之至阴,脾也。”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,则背为阳腹为阴,肝、脾、肾三脏具在于腹,如以三脏分阴阳,则肾为阴中之阴,肝为阴中之阳,脾为阴中之至阴。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即浙贝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。见《证治要诀·盗汗自汗》。病后多汗,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,治宜益气固表,可用黄芪建中汤、玉屏风散。有因气血俱虚者,治宜补益气血,可用八珍散、十全大补汤;或补气为主,兼以补阴
见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即冲和膏,见该条。
即便血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篇》:“阴络伤则血内溢,血内溢则后血。”详便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