逯南轩谢遽乔先生医书二种
中医丛书。清谢应材(遽乔)编撰。收有谢氏所撰《咽喉论》、《谢氏医书》二种,附扬州存济堂药局膏药方。现存清刻本。
中医丛书。清谢应材(遽乔)编撰。收有谢氏所撰《咽喉论》、《谢氏医书》二种,附扬州存济堂药局膏药方。现存清刻本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王素经验方》三卷。
病证名。指睑缘生疮,累及角膜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眼胞患斑疮,热气冲透睛中,疼痛泪出,翳如银片,肿涩难开,宜服柴胡散。”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,名鬼床。”《针灸大成》指为颊车穴,今从此说。
病证名,亦称小儿吐。本症多由乳食过多,停滞中脘,损伤胃气,不能运化所致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小儿呕吐者,脾胃不和也。或因啼呼未定而遽饮乳;或因乳食中伤冷,令儿饮之,皆致呕吐。”此外,还有因感触惊异,蛔虫内
病证名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女子逆经之证,乃血逆上行,冲灌瞳人,以致满眼赤涩。”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水蛭条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黑睛有些微云,薄薄带淡白色不能去,名曰冷翳。”属宿翳,详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》。指咳嗽气逆,呼吸急促。本证有虚实之分:实证多由外感风寒、痰饮内停或邪热炽盛所致;虚证多由久咳不愈或大病后元气耗伤,肺气虚耗,肾不纳气或心气虚衰所致。《诸病源候
丛书名。曹炳章辑。刊于1936年。原计划收辑365种医著,后实际出版128种。辑录魏、晋至明、清历代重要医著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。分医经、药物、诊断、方剂、通治、外感、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针灸、医案
即耳穴模型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