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阳明经别

足阳明经别

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阳明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阳明之正,上至髀,入于腹里,属胃,散之脾,上通于心,上循咽出于口,上頞,还系目系,合于阳明也。”从足阳明胃经分出,经大腿前面进入腹腔,属于胃,分布于脾,上通于心,再向上沿着咽部出于口腔,上至鼻根、眼下,回过来联系目系——眼球通入颅腔的组织,复注入足阳明胃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岫云

    【生卒】:?~1753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南田。锡山(今江苏无锡)人。师从叶天士,素乃留心录其医案,累计盈万,分门辑成《临证指南医案》10卷。并加分析论述。1752年又将续补医案、温热论与平生所集各种

  • 肓俞

    经穴名。代号KI1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脐中(神阙)旁开0.5寸处。另说脐中旁开1寸(《针灸大成》);脐中旁开1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,并有腹壁

  • 医醇賸义

    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清·费伯雄撰于1863年。作者原撰《医醇》24卷,后毁于兵火。晚年追录约得十之二三,为《医醇賸义》。汇录作者平生治疗心得,分为中风、中寒、三气(暑、热、湿)秋燥、火症、虚劳、关格、咳

  • 四叶胆

    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龙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缕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即理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心热烦啼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万全《育婴家秘》。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心热烦啼者,面红色赤,或舌苔白涩,无灯则啼稍息,见灯则啼愈甚。治宜清心除烦,用导赤散加麦冬、灯心;甚者加黄连、龙胆草。”

  • 石膏葱白汤

    《伤寒总病论》卷五方。豆豉半升,葱白(连须)二两,石膏、生姜各四两,栀子仁、升麻、大青、芒硝(烊化)各一两五钱。为粗末,水煎,日分三至四次服。治阳毒所损,体热生斑,气喘引饮。

  • 巨处

    见五处条。

  • 善饥

    证名。指容易饥饿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胜,心下热,善饥。”多因胃热所致,宜清泄胃火,养阴生津,可用生地八味汤、玉女煎等方。善饥常是消渴主症之一,参见该条。

  • 星桂接骨膏

    经验方。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》。天南星60克,木鳖子、乳香、没药、肉桂各30克。为细末,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,加酒少许调敷患处。功能接骨理伤,消肿定痛。治骨折,疼痛难忍,气滞血瘀,肿胀较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