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杏仁、五味子、木通、菖蒲、人参、桂心、款冬花、细辛、竹茹、酥、姜汁、白蜜、大枣肉。水煎服。治咳嗽气促,满闷失音。
又称补中益气。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。是补气的基本方法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营卫之源,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,达到补气目的。常用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等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安徽歙县人。精通医理,辑有《苍生司命》一书。
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上。即瘿与瘤的合称。或单指瘿。参见瘿条。
见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。为紫葳茎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鲜美厚味的饮食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其民华食而脂肥。”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阳之筋,起于小指之上,结于腕,上循臂内廉,结于肘内锐骨之后,弹之应小指之上,入结于腋下;其支者,后走腋后廉,上绕肩胛,循颈,出走太阳之前,结于耳后完骨;其支者,入耳
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卷八十八方。朱砂、麝香、丁香、乌梅、川乌、草乌、当归、山柰各一钱,乳香三钱,皂角七分。为细末,独头蒜捣泥为丸,以丝棉包裹,塞于鼻中。治跌打损伤,鼻中流血不止,神志昏迷,牙齿损
①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。②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丁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。为黄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