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走马牙疳

走马牙疳

病证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。简称走马疳。指患牙疳而发病迅速,势如走马者。多因胎毒、大病后、时行疫疠或疹痘余毒未清,复感外邪,积毒上攻齿龈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走马牙疳,牙床腐烂,齿牙脱落,谓之走马者,言其急也,此盖热毒蕴蓄而然。”多见于小儿,初起齿龈边缘或颊部结硬,红肿疼痛,继之腐烂,色灰白,随即变为黑色,流出紫黑血水,气味臭恶,此时因其气味臭秽,故亦有称之为臭息者。局部微痛而痒,若溃烂渐深,则见鼻及鼻翼两旁或腮和口唇周围出现青褐色,甚则唇腐腭破,齿落腮穿,鼻梁塌陷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此症食炙煿醇酒肥甘,以致阳明胃经火动而生湿热,故发。牙龈作烂,顷刻腐黑沿开,其患迅速,故名走马。甚者牙龈脱落,根柯污黑,不数日,以致穿腮破唇,沿及满口,走入喉中。”治宜解毒,清热,祛腐。可选用芦荟消疳饮加减。脾虚者,兼服人参茯苓粥(人参、茯苓共为细末,同捣为末熬成粥),先以盐汤漱口,后食粥,或以绿豆煎汤常服。参牙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疏表法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小儿发热,不拘风寒食饮,时行痘疹,并宜用之。以葱一握,握烂取汁,少加麻油在内,和匀。指蘸葱油,摩运儿之五心、头面、项背诸处。每处摩擦十数下。运完以厚衣裹之,蒙其头,

  • 牛尾七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竹根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会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人迎,见该条。

  • 马延之

    【生卒】:生平不详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有《马氏录验方》一卷。

  • 廖逵宾

    【介绍】:见廖润鸿条。

  • 订补简易备验方

    见简易备验方条。

  • 消心

    病名。即上消。《证治要诀·三消》:“上消消心,心火炎上,大渴而小便多。”“消心之病,往往因欲饮食过多,及食啖辛热,饮引既多,小便亦多。当抑心火使之下降,自然不渴,宜半夏泻心汤。”参见上消条。

  • 小儿劄(zhā 扎)目

    证名,指小儿两眼不时眨动的证候。《审视瑶函》卷四:“目割者,肝有风也。风入于目,上下左右如风吹,不轻不重而不能任,故目连劄也。”多见于风热攻目或小儿疳症初起,参见目涩、疳眼等条。

  • 一阴

    ①指厥阴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一阴至,厥阴之治也。”②三阴经联合之称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是故三阴之离合也,太阴为开,厥阴为合,少阴为枢,三经者,不得相失也,搏而勿沉,名曰一阴。”

  • 肾囊风

    病名。生于阴囊部的疮疹。又名绣球风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,其患作痒,喜浴热汤,甚者疙瘩顽木,破流脂水。”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,继起丘疹、水疱,搔破浸淫脂水,湿烂起痂,迁延日久肾囊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