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贼风

贼风

①泛指四时不正之气。因其乘虚而入,具有贼害性质,使人致病,故名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”王冰注:“窃害中和,谓之贼风。”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贼风,泛指四时不正之气,即邪气,对人体是有贼害性质的;本篇以讨论贼风伤人为主,故名。篇内阐明人所患病的外因是感受了四时不正之气,然而主要是由于身体早有宿疾或七情所伤,正气不足所致,而不是什么鬼神作祟。③病证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:“贼风。……其证痛而不热,痛则不能按抑转动,不热则身内索冷,欲得热熨,即小宽也,加以风冷,则骨解深痛,按之彻骨,或遇冷气相薄,则结瘰疬偏枯风热相薄,则变附骨疽。”又“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当归饮方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口噤

    病证名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一:“产后口噤,由血气虚,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。盖手三阳之筋,循结于颌,得风冷则筋急,故致口噤。”治以大补气血为先,虽有他症以末治之。如恶寒发热,乃属气血虚甚之极,方用十

  • 声碎

    病证名。系指声音嘶哑,肺主气,声由气而发,若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灼肺金,则肺伤而声碎。《红炉点雪》卷二:“若夫水亏火炎,金伤声碎者。则犹钟磬击损……。”治宜滋阴降火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参见喑、金破不鸣

  • 北方学派

    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强巴·南杰札桑为主,包括米尼玛·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特点是:擅长使用温热药,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。对艾灸、放血、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,并擅长药物

  • 尿血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溺血,溲血。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“心主血,心气热,则遗热于膀胱,阴血妄行而溺出焉。又肝主疏泄,肝火盛,亦令尿血。”《杂病源流

  • 牙槽

    即牙床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音之一。脾音宫,其音沉宏雄壮,大而和缓。

  • 汗法

    又称发汗法。①治疗八法之一。是通过开泄腠理、调和营卫、发汗祛邪,以解除表邪的治法。故又称解表法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”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。汗法有退热、透疹、消水肿、

  • 能远视不能近视

    病名。见明·倪维德《原机启微》。即能远怯近症。详该条。

  • 竹林寺女科秘书

    书名。本书是题名《竹林寺女科》的传本之一。又名《妇科秘传》、《妇科秘方》,1卷。竹林寺僧撰。刊于1795年。书中记述月经40症、胎前38症、产后15症的证治。其后有复刊本,内容陆续有所增补。

  • 阳明经证

    证名。即阳明经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经病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