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证录》卷四方。人参、当归、半夏、生酸枣仁、菖蒲、茯神各一两,白芍药三两,柴胡八钱,附子一钱,神曲、柏子仁各五钱,天花粉三钱。水煎,灌服。功能大补心肝气血,祛痰开窍。治呆病,终日闭户独居,口中喃喃,
火头痛的别称。《医林绳墨·头痛》:“有心烦头痛,病出于耳,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。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,痛甚则心烦。治宜黄连、山栀之属,泻之则愈,此为火热之头痛也。”详火头痛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奶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唇口蠕动。唇为脾之华,脾虚则唇口蠕动。治宜补脾健胃。用七味白术散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方。香薷一钱半,扁豆、厚朴、苏叶、白术、赤茯苓、藿香、木瓜、檀香各一钱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治胃有痰饮,又感暑气,腹痛水泻,恶心呕吐者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履贯欠详。撰《瘅疟备急方》1卷,佚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①阳盛已极,不能与阴气相交,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,与三阴格拒,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。”参见关格条。②指寒邪壅遏胸中,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。表现为四肢冷,
气功术语,古代主要导引法之一。《内经》:“肾有久病者,可以寅时面向南,净神不乱思,闭气不息七遍,以引颈咽气顺之,如咽甚硬物。如此七遍后,饵舌下津无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