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秦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周志林编。本书按药物功用分为22类,共收药物800余种。对各种药物分别记述其品状、成分、性味、归经、功效、配合、研究等项,除引录古人学说外,并附作者的见解。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。
主要指辨别疮疡的阴阳属性。其辨证要点是:①皮肤颜色。红活焮赤的属阳;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。②皮肤温度。灼热的属阳;不热或微热的属阴。③肿形高度。肿胀高起的属阳;平塌下陷的属阴。④肿胀范围。肿胀局限,根
病证名。见路际平《眼科临症笔记》。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龙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又名目脓漏、漏睛脓出、漏睛眼、热积必溃之病、窍漏证、眥漏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眥头结聚生疮,流出脓汁或如涎水,粘睛上下,不痛,仍无翳膜。此因心气不宁,并风热停留在睑
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经行后期,详该条。
证名。简称喘,亦称喘逆、喘促。古称上气、喘息,一般统称气喘。以呼吸急促为特征。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。《类证治裁·喘证论治》: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主出气,肾主纳气,阴阳相交,呼吸乃和,若出纳升
针刺角度之一,亦称沿皮刺,平刺。指进针时,针体和穴位皮肤呈15°角左右刺入的刺法。主要用于肌肉浅薄,下有骨骼处的穴位。在透穴时亦常应用。横刺的方向,应视具体穴位或补泻要求而定。
出《庚辛玉册》。为藜之别名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