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鸡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即三才封髓丹第一方,见三才封髓丹条。
①指清气和浊气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愿闻人气之清浊……受谷者浊,受气者清。清者注阴,浊者注阳……清浊相干,命曰乱气。”参见清气、浊气条。②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,以了解疾病的阴阳
名词。出《洞玄子》。指大阴唇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海金沙草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青霏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西南)人。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,撰有《脉药联珠药性考》及《古方考》(有1795年合刻本)。
古刺法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”劫为快之意,指于痛处取穴,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干金要方》注。即石关,见该条。
舌中黑无苔而干燥。为津液受伤而胃有虚火之象,宜清热养阴生津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即尿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厥而腹响响然,多寒气,腹中榖榖,便溲难,取足太阴。”参见尿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