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此乃胃家之邪热发泄所致。痧透则呕自止。若痧隐而不透,呕甚吐者,治宜以透邪、解毒、清热、止呕之剂。参见疫喉条。
①人体部位名。在外踝直上三寸许的腓骨凹陷处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……直下抵绝骨之端。”腓骨在此突然陷下如尽,故名。②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二:①悬钟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②阳辅穴别名。出《素
指头、腹、足三处。《千金方》卷二十八:“头腹足为三元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蛇节疔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名。指产后目眩红烂。宜用复盆子叶嫩汁渍眼,外以纱布蒙之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即黄练芽,详该条。
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。形状如刀圭的圭角,一端尖形,中部略凹陷。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1/10。图7
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·咯血衄血嗽血》。《赤水玄珠》卷九:“咯血者,喉中常有血腥,一咯血即出,或鲜或紫者是也,又如细屑者亦是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:“咯血者,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块,或血点是也。其证最重,
见医方全书条。
刺法用语。见《难经·七十九难》。与迎而夺之对举。指补法要顺着经气,以补益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