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卷二十六。由心火上炎,致舌破裂疼痛,口干燥,脉数有力。治宜清心泻火,用黄连解毒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由阴津耗伤致口燥咽干,舌裂声嘶。治宜养阴润燥,可选用甘露饮、养阴清肺汤或六
病名。又名伤酒鼻衄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饮酒过多,及啖炙煿五辛热食,动于血,血随气溢,发为鼻衄,名酒食衄。”宜泻热止血,用泻心汤加葛花、枳椇子内服,并以细棉蘸药塞鼻止血。参见鼻衄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地瓜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即利尿穴,见该条。
即头摇。见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。详头摇条。
病证名。指劳欲过度,真阴亏损,虚火上浮而致的大吐大衄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格阳虚火失血:格阳失血,多因色欲劳伤过度,真阳失守于阴分,则无根虚火,浮泛于上,多见上热下寒,或头红面赤,或喘促躁烦,而大吐大
见孙文垣医案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《婴孩病源论》1卷,已佚。
【介绍】:唐代本草家。善于辨别中草药,撰有《加诠杂注本草》。
指调理安定脾胃气机的治法。分和胃、调和肝胃等法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