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呕吐食物和血液之症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心下满,食入即呕,血随食出,名曰血呕。此由瘀蓄冷血,聚积胃口之所为也。”详蓄血吐血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黄统、龚自璋合辑。刊于1851年。卷1治身体各症;卷2治妇女各症;卷3治小儿各症;卷4治痧、疫、时症等;卷5治外科及跌打损伤;卷6补遗。书中共列病症(或药方)子目2600余条,1800
即大补黄芪汤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鼻頞、口唇、颊车、发际等部痛不可触,甚至妨碍言语饮食者。《证治汇补·面痛》:“面痛皆属于热,但暴病多实,久病多虚,饮食妨碍,皆因膏粱风毒,食卧少安,无非胃虚有火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面为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乌骨鸡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明·黄俅辑。10卷。约刊于16世纪末。本书据《素问》一书选录约65篇部分原文编辑而成。原文之后先附以王冰注文,后附以马莳注文。是一部经过选编的《素问》王、马合注本。
即脏腑的寒证。多因阳气不足,或外寒传里所致。主要证候有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腰膝痠冷、大便溏泄、小便清长,舌质淡,苔白润,脉沉迟或微细等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438~1517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天民,自号花溪恒德老人,浙江义乌人。家世业医,继承家学,钻研各家著述,以医术闻名,晚年撰《医学正传》(1515年)一书,其中综横诸家学说,更旁通己意及
书名。2卷。日本加藤博撰。刊于1721年。作者谓医道以《内》、《难》为宗,不明医经则医术无由;《难经》概括《内经》言要义密,而注之者瑕瑜互见。遂旁参诸家,择其精粹,间附己意,以成此书。其《难经》正文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