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胃湿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弱风

    八风之一。指从东南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东南方来,名曰弱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胃,外在肌肉,其气主体重。”

  • 十七椎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方。主治转胞,腰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
  • 舌出不收

    病证名。系指舌吐出口外不收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舌出不收心经热甚及伤寒热毒攻心,及伤寒后不能调摄往往有之。”参见舌纵条。

  • 鹌子嘴

    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老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头胀

    证名。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。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。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。《伤寒绪论·头胀》:“头胀者,气虚火炎也。冬温、风温、温病、热病、时行、中暍、中暑,多有头重胀痛,皆是湿热火气内燔,慎不可用发散药

  • 蒟(jǔ 矩)叶

    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蒟酱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味

    ①即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。药物以味不同,作用便不相同。辛味能散能行,酸味能收能涩,甘味能补能缓,苦味能泻能燥,咸味能软坚润下。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,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。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,酸味的多含有

  • 柿钱

    出《洁古家珍》。为柿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门普度温疫论

    见温疫论条。

  • 麦齿

    出《玄女经》。即处女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