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脐带。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铁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开元天宝遗事》。为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嘉谟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夜间啼哭,不得安静的痧胀。如视其腿弯、肘弯有青筋的,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,放出紫黑毒血;如其胸胀作痛的,用刷子蘸香油刮之,痧起,其啼可止(《痧胀玉衡》)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即蟹睛,离睛。详蟹睛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水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邪侵入的部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无中其经,邪所乃能立虚。”高士宗注:“使病无中其经,庶受邪之所,乃能立虚。立虚者,使邪即去毋容缓也,此微泻兼补之法也。”
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少阳经之阳络。名枢持,详该条。
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。临床用于腹痛腹胀、大便稀烂热臭,舌苔黄腻等肠胃湿热证候。常用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枳壳、猪苓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