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脏毒

脏毒
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三。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之十五:“然肠风脏毒,自属滞下门。脏毒,即是脏中积毒。”②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自内伤得者曰脏毒,积久乃来,所以色黯,多在粪后,自小肠血分来也。”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,可伴见胃纳不振,身疲乏力,舌苔黄腻,脉濡数等。治宜清解热毒为主,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。郁滞重者,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,次用清化之剂。③指肛门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。《血证论》卷四:“脏毒者,肛门肿硬,疼痛流血,与痔漏相似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痒疥疾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周礼》。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。

  • 经不调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
  • 果木渴

    渴证之一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八:“有果木渴,因多食果子所致,宜麝香之药。”参见渴条。

  • 李希邕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密条。

  • 足底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中卷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通肠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。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。

  • 五官之一。即眼。为视觉器官。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。《灵枢·大惑》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,精之窠为眼。”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

  • 舌上珠

    病名。系指舌上生泡如珠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舌上珠此心脾积热,舌生白泡大小不一,六脉洪大。”生于舌下者名舌下珠。治宜凉血解毒。可选用犀角地黄汤、导赤散、凉膈散等加减。

  • 哽喉

    病名。哽,塞也(《庄子外物》),同鲠。指异物塞于咽喉,故名。哽喉症状因哽物之大小及哽塞的程度而异。常见症状有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,饮食受限并有疼痛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:“小嚼薤白,令柔,以绳系中,持绳端

  • 双蛾风

    病名。系指两侧喉核肿起,色红疼痛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症有两枚在喉间,两边如豆大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双蛾风,生两个在喉关两边,亦圆如小筋头大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