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为如银内障的早期证候。“瞳神下半边,有白气隐隐一湾,如新月仰而从下向上也,久而变满,为如银内障。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参见如银内障条。
证名。系指喉间色紫红。《延龄堂喉科》:“满喉俱紫,似胭脂红,不肿不烂,难治。”或指某些咽喉疾患之一种症状。
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五色丹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诸淋之一。又名气癃。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气淋者,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。”《圣济总录》:“肾虚则不能制小便,膀胱挟热则水道涩。肾虚膀胱热,则胞内气胀,小腹坚满,而生
用药法则。指表寒证需用辛温药发汗,虽值炎热季节,亦不必避忌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发表不远热,攻里不远寒。”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胎中积热,或新生儿断脐不当,或生后啼哭过多,咳嗽频繁而致。症见脐部膨出,甚或红肿。治宜清热为主,用白芍药汤,外用外消散。若年龄在2岁以上,脐环直径过大者,应考虑手术切除疝
脉象之一。脉来急速,一息五至以上。《脉经》:“数脉来去促急。”主热证。数而有方为实热;数而无力为虚热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地骨皮、黄芪、白芍药、黄芩、白术、茯苓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防己、肉桂各一两,苍术一斤,防风三两。水煎分服,一日内服完。治阴症痈疽,毒蕴于中者。
经穴名。代号BL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胳却;《医学入门》作络郄。别名强阳、脑盖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.5寸,再旁开1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头正中线
病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胆移热于脑,则辛頞鼻渊。”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。本证常见于鼻渊。参见鼻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