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气蕴热

胎气蕴热
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指婴儿烦热,食即呕吐,眠不安席,神情躁扰,闻声即掣的证候。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,孕母多忧怒郁闷之情,又因胎气燥热,儿生艰难,母生惊悸,以致乳汁不和,令儿吮之而作。宜以调气解蕴为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二井穴

    ①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,总称十二井穴。即:少商(肺),商阳(大肠),厉兑(胃),隐白(脾),少冲(心),少泽(小肠),至阴(膀胱),涌泉(肾),中冲(心包),关冲(三焦),足窍阴(胆),大敦(肝)。详

  • 绞蛆爬

    见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为黄蓬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卢晋公

    【介绍】:见卢之颐条。

  • 漱经

    病证名。张蕃芝《生生要旨》:“妊娠阴阳失和,胎气不安,以致腹中作痛,时有漏下,俗名漏胎,又名漱经。宜胶艾汤主之。”详胎漏条。

  • 黄皮核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黄皮果核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湿痰脚气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脚气》。由湿盛生痰,湿痰下注而成。证见腿足重木,软弱无力,兼有大便滑泄等。宜用丹溪治湿痰脚气方(苍术、防风、槟榔、香附、川芎、条芩、滑石、甘草)。参见脚气条。

  • 乐梧冈

    【生卒】:1661~1742【介绍】:清药家。字凤鸣。北京人。初习儒,于公元1702年创办同仁堂药店。自称方尊《肘后》,药辨地道,注意炮制品味质量。1723年前后开始提供清廷御药房药品。子孙继其业,迄

  • 足少阳之别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少阳络脉,见该条。

  • 沈氏中暑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二方。黄连六分(用吴茱萸五粒,泡水一至二匙拌),知母一钱(用干姜一分,泡水一至二匙拌),远志一钱(用石菖蒲汁四至五匙拌),羚羊角一钱,川贝母二钱(用熟艾半分,泡水一至二匙拌

  • 思伤

    指思虑过度所致的疾病。《医醇賸义·思伤》:“思虑太过,心烦意乱,食少神疲,四肢倦怠。”用一志汤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