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毒疮疡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味肾气丸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。即肾气丸,见该条。

  • 斑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斑痧,头眩眼花,恶心呕吐,身有紫斑,痧在血肉,急用刮放。迟则渐入于里,必生变症。”宜清凉至宝饮等方。参见痧条。

  • 大眦赤

    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大眥赤者,心之实也。”若见大眥红赤涩痛,流泪恶热,治宜清心泻火。参见赤脉传睛条。

  • 四肢逆冷

    证名。手足逆冷的别称。又称四逆、手足厥冷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四肢逆冷候》:“虚劳则血气衰损,不能温其四支,故四肢逆冷也。”伤寒少阴病常见本症。治宜温阳散寒益气等法。

  • 女劳复

    劳复之一。指大病初愈,精神气血尚未平复,房劳过早,以致阴精耗损,肾气受伤而出现头重不举,目中生花,腰背强痛或小腹急迫绞痛,憎寒发热,时时阴火上冲,头面烘热,心烦胸闷,饮食不振等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伤寒

  • 寒泄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寒泻、鹜溏。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泻论》:“又有寒泄者,大腹满而泄;又有鹜溏者,是寒泄也。”《丹溪心法·泄泻》:“寒泄,寒气在腹,攻刺作痛,洞下清水,腹内雷鸣,米饮不

  • 呕青蓝水

    证名。呕吐青蓝色水液。多因肝郁化火所致。《医贯·噎膈论》:“又有一种肝火之证,亦呕而不入,但所呕者酸水,或苦水,或青蓝水,惟大小便不秘,亦能作心痛,此是火郁木郁之证。”宜用吴茱萸、黄连浓煎,继服逍遥散

  • 心躁夜啼

    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热夜啼。详该条。

  • 软下疳

    性传播疾病之一。多由交媾不洁,传染而得,或感受湿热之毒,侵蚀皮肤粘膜而成。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、包皮系带、冠状沟、阴茎体与龟头等处。女性多发于阴道口、阴唇系带、前庭和阴蒂等处。初起为炎性小丘疹,周围绕以

  • 夹喉疽

    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:“喉之两旁生疽如何?曰:此名夹疽,属手少阴心经,足太阴脾经,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。”症见咽喉两旁肿起,饮食难咽,疼痛甚剧,或口臭便秘,身发寒热等。治宜解毒泻火,消肿利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