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王节斋公胎产》。即产后阴痛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水团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阿利藤之别名。③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透骨香之别名。④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。⑤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零陵香之别名。⑥见《陕西
出《药性切用》。为通草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腰痛之一。见《丹溪心法·腰痛》。因感受时令湿热,或因饮食厚味,内蕴湿热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湿热腰痛之症,内热烦热,自汗口渴,二便赤涩,痠痛沉重。”并有腰间热,或肢节红肿,苔黄,脉数等。治宜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栝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竹节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“病苦足寒胫热,腹胀满,烦扰不得卧,名曰脾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:“夫脾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心胸烦闷,唇口干焦,身热颊疼,体重不能转侧,语
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大会为谷。”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南行方》3卷,已佚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江苏省中医学校)。即疝气穴。见该条(图10)。图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