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汗源流》。即油汗。详绝汗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信甫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。即五损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二十金星草项下。即发背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七叶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八种治疗方法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即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。这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,通过八纲辨证,概括对多种病证的治疗,制订出来的基本方法。一般来说,病邪在表用汗法;病邪在里、在上属实用吐法;在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,详牵牛子条。
书名。10卷。明·龚廷贤撰。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。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;卷2~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,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,取材广泛,选方大多切于实用,并附医案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