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羌活冲和汤

羌活冲和汤

伤寒全生集》卷二方。羌活黄芩防风苍术川芎生地黄细辛白芷甘草。水煎服。治感冒风寒四时时疫发热恶寒头痛,骨节烦疼,有汗或无汗,脉浮紧者。若胸胁满闷,去生地黄,加枳壳桔梗;呕恶或有痰,加姜半夏泄泻,去生地黄、黄芩,苍术炒用,加白术、芍药、升麻热泻,去生地黄、细辛,加白术、黄连猪苓泽泻;夹食泄泻,去生地黄,加砂仁;夹暑,加香薷痰嗽,加旋覆花杏仁口渴,加天花粉知母葛根;不作汗,加苏叶,仍不作汗,或汗后不解,再加麻黄;有汗,去苍术,加白术;汗甚不止,加黄芪桂枝、芍药;热多,去细辛,加柴胡;夏月,加石膏、知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。

  • 玉枢丹

    即紫金锭,见该条。

  • 虚中

    类中风之一。指元气虚衰而致的卒然昏愦等症。《医宗必读·类中风》:“虚中,东垣以卒倒昏愦,皆属气虚。过于劳役,耗损真元,脾胃虚衰,痰生气壅,宜六君子汤;虚而下陷者,补中益气汤;因于房劳者,六味地黄丸。”

  • 失血发热

    病证名。指失血后的发热。多因阴血亏耗,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发热》:“一切吐衄便血,产后崩漏,血虚不能配阳,阳亢发热者,治宜养血。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,不可徒事滋阴,所以有生血

  • 极泉

    经穴名。代号HT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阴心经。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举臂开腋取穴。布有尺神经,正中神经,臂内侧皮神经;外侧为腋动脉。主治心痛,目黄,胸胁痛,腋下肿,肩臂不举等。直刺0.5~

  • 支咳

    病名。十咳之一。又名支嗽。指咳嗽兼见心下硬满引痛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病诸候》:“三曰支咳。心下硬满,咳则引痛,其脉反迟是也。”参见咳嗽、痰饮咳嗽、十咳条。

  • 臭铃铛

    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马兜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走黄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人中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恶疰

    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恶疰者,是恶毒之气也,人体虚者受之。毒气入于经络,遂流移心腹,其状往来击痛,痛不一处,故名恶疰也。”可用牛黄散、恶疰腹痛方等。参见尸疰、风疰等条。

  • 热霍乱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学纲目·伤寒部》。又称热气霍乱。多因感受暑热湿浊之邪,或内伤饮食厚味,郁遏中焦所致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热至则身热,吐下霍乱。”《霍乱论》:“倘热霍乱因暑邪深入而滞其经隧,显脉细、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