膈证之一。指因七情郁结,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第九章:“饮食入胃,便吐粘涎,膈塞不通,便结而粪如羊矢者,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。名曰痰膈。”治用辛润涤痰法。如五汁饮加狗宝,或程氏启膈饮加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百眼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沈氏经验方条。
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积聚痞块》。指嗜茶太过,积久所致的癖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八:“好茶成癖,积在左胁。”症见饮食减少,面黄,乏力,腹痛等。治用磨积丸、星术丸等方。或用石膏、黄芩、升麻为末,砂糖水调服。参
又称补中益气。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。是补气的基本方法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营卫之源,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,达到补气目的。常用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等。
证名。指身体重着,活动不便的症象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民病腹满,身重濡泄。”多因风湿、寒湿、湿热困脾所致。《溪医述·身体》:“身重如山,不利转侧,麻木浮肿者何?曰,湿在肉分也。”又“身重,跗肿,肉
病名。见《喉科种福》卷四。系指因嗜酒积热所致之咽喉痛;或由阴虚于下,火炎于上,或与肠胃湿热熏蒸所致者。症见咽喉干燥不适,灼热而不欲饮,或口烧不渴,足心如烙,久则咽烂。治法:初宜清热除湿。可选用陈皮、瓜
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若上体患者宜服醉仙散;下体患者宜服再造散;上下体具有者,宜用必胜散;遍体疙瘩或隐疹瘙痒者,宜服羌活当归散;疙瘩搔破,脓水淋漓,兼有寒热往来,服用八珍散加丹皮、柴胡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桔梗,详该条。
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。指介于强、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