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大椎条。
新生儿脊椎管没有完全闭合的一种先生性畸形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小儿初生背上有孔窬一二个,其内有膜完护脏腑者,得生;如无膜露见脏腑者,即死无救。”与脊柱裂相类似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学纲目》。又名血痢、赤痢。为热毒内迫于血,肠络损伤,血从下泄所致。治宜凉血止痢。用茜根汤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指疔生于手背威灵穴。证治见手发背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灸法之一。以细竹管(箭竿)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,另端置炷施灸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以苇筒长五寸,以一头刺耳孔中,四畔以面密塞之,勿令气泄,一头内大豆一颗,并艾烧之令燃,灸七壮。”用治口眼歪斜、耳疾等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为蜂蜡之一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枕藏外科钞》。即涌泉疽,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。参见泄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