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积嗽

猜你喜欢

  • 慈幼新书

    儿科著作。又名《慈幼筏》。12卷,卷首1卷。明·程云鹏撰。刊于1704年。卷首论保产;卷1论小儿禀赋、脏能、脉候及胎症等;卷2小儿杂证;卷3~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;卷7麻疹、丹毒、惊癎、发热等;

  • 肝系

    肝的系带。《灵枢·论勇》:“肝系缓,其胆不满而纵。”

  • 舌下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舌下穴侠舌两边,针治黄疽等病。”位于舌两侧缘,舌伸出口外,正对口角处。主治黄疸,急喉风,喉蛾痧等。直刺0.1~0.2寸,或点刺出血。

  • 寒包热喘

    病证名。指由寒邪外束,痰热内积,肺气壅阻所致的气喘。《赤水玄珠·喘门》:“喘凡遇冬而发,此寒包热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喘》:“寒郁热邪而喘,中有积痰,遇冷即发。”临床表现,一般多见恶寒无汗,咳嗽气喘,胸中

  • 刘贵珍

    【生卒】:1902~1983【介绍】:河北威县人。因患胃溃疡、肺结核投师气功而获痊愈。乃潜心研习,于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创气功疗法,后于唐山筹建气功疗养所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,在运用气功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取

  • 振颤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又称颤法、颤摩法。用指端或手掌按压在治疗部位上作连续不断的有节律的颤动。使治疗部位发生幅度很小而速度较快的振动。常用于治疗胸腹胀痛,消化不良等症。

  • 臣使之官

    指膻中。在膈上,因其部位近心肺,为宗气发源地,能助心肺输转气血,协调阴阳,使精神愉快,故比喻为臣使之官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乐出焉。”

  • 脚气治法总要

    书名。2卷。宋·董汲约撰于11世纪末。原书1卷,已佚。今存者为编《四库全书》时自《永乐大典》中的辑佚本。析为2卷。书中对于脚气病(也包括下肢关节炎一类的病)的病因及治法作了重点的记述,附内服及外用方4

  • 卢和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廉夫。东阳(今浙江东阳)人。著有《食物本草》二卷、《丹溪纂要》二卷。他在医学思想上,推崇朱丹溪。《丹溪纂要》一书,是他对朱丹溪著述通过学习体会而予以注释。

  • 痰实壅闷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四。指小儿痰实停于胸膈,胸闷气逆,时复呕吐,不欲饮食。治疗参小儿痰实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