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指肌肉动如虫蠕的感觉。多因风湿、热伤脾,卫气不荣肌肉所致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一:“脾受风湿则卫气不荣而肌肉蠕动。……脾热者,色黄而蠕动也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二:“风热壅实,上攻头面
【介绍】:见刘开条。
眼科病证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翳之色白者称白翳。详翳条。
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荠苨、石膏各三两,人参、茯神、栝蒌根、煅磁石、知母、葛根、黄芩、甘草各二两。为粗末,取猪腰子一个(去脂膜)、黑豆一合,与水同煮,去腰子、黑豆,入药四钱,再煎去滓,食后服。若
病名。指因齿龋而牙齿脱落者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入齿,壅则齿浮,虚则宣露,挟风则上攻头面,疳则变成龋脱。”详齿龋条。
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三。即冷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。亦名胞阻、妊娠小腹痛、子痛。指孕妇发生小腹部疼痛的病症。多因虚寒、血虚、气郁胞脉气血运行失畅,或血虚胞脉失养所致。虚寒者,小腹冷痛,得热痛减,宜温经散寒,用
病证名。明《万氏妇人科·产后章》:“人身之中,腐化糟粕,运行肠胃者,气也;滋养津液,灌沟渎者,血也。产后气虚而不运,故糟粕壅滞而不行,血虚而不润,故沟渎干涩而不流,大便不通,乃虚秘也。不可误用下剂,反
①泛指肝脏的各种热证。如肝火、肝阳上亢、肝气热、肝实热等。详各条。②专指肝胆湿热化火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肝热病者,小便先黄,腹痛多卧,身热,热争则狂言及惊,胁满痛,手足躁,不得安卧。”治宜清利肝胆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