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目中昏

目中昏

病证名。谓于正午目视昏矇,“乃痰之所作也。在巳午时,真阳之气火胜,心胜肺,肺壅痰灾,时复浑浑而昏也”(葆光道人《眼科龙木集》)。治宜涤痰为主,用局方辰砂化痰丸或局方玉壶丸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椿皮

    见《经验方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
  • 槐嫩蘖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槐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补黄芪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方。黄芪(盐水炙)二钱,熟地黄(酒拌)、人参、茯苓、炙甘草各五分,芍药(炒)、川芎、官桂、远志(去心,炒)、当归(酒拌)各八分,麦门冬(去心)五分。加生姜三片、大枣二枚,水煎,食

  • 成方切用

    医方著作。13卷(包括卷首1卷。余12卷又分上、下,实有25卷)。清·吴仪洛撰。刊于1761年。本书在《医方考》及《医方集解》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。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;卷1~12将方剂

  • 湿阴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由肾虚,风湿相搏所致。其症阴囊瘙痒、湿烂、浸淫成疮。治宜益肾祛风解毒。内服全虫散。外用益志壳(即益智仁壳)适量煎汤熏洗。相当于阴囊湿疹。

  • 久痈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二:“发痈之后,热毒未尽,重有风冷乘之,冷搏于肿,蕴结不消,故经久一瘥一发,久则变成瘘也。”指痈之失治或治疗不当而成之瘘疮。治法内服山茱萸散。余治法参见痈、溃疡条。

  • 物偶入睛证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异物入目。指尘沙、谷壳、麦芒、飞虫、游丝或金属、玻璃、竹木之细碎屑等异物飞溅、碰撞入眼。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,引起证候有轻重之别,常有沙涩刺痛,羞明流泪,白睛红赤,

  • 腰尻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尻,脊骨之末端。腰尻痛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。治宜温补。也有因湿痰与血瘀所致者。详肾虚腰痛、湿痰腰痛、瘀血腰痛等条。

  • 倒拽九牛尾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出《易筋经》。取弓步位,一手上举,屈肘握拳,拳心向面,双目观拳;另一手握拳伸肘用力后伸,拳心向后。《易筋经》:“小腹运气,空松,前跪,后腿伸直,二目观拳,两膀用力。”

  • 刘光大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官。字宏甫。西安(今浙江衢县)人。1286年(至元23年)任衢州路医学提领,后任医学教授。曾主持修建三皇庙,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