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百晬(zui 醉)内嗽

百晬(zui 醉)内嗽

病名。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又名百日内嗽、乳嗽胎嗽。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、痰嗽。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,郁于肺卫,聚液成痰,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。临床以发病急,变化快,由肺累及心肝,虚实互见,发热、气粗痰盛、呕吐烦躁、呛奶,呼吸迫促等为特征。类似支气管肺炎、毛细支气管炎。一般轻证以清热宣肺,豁痰为治,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银花连翘;重症者喘憋加重,口围发绀,宜解毒,平喘,化痰,用射干麻黄汤加减;高热惊厥,用羚角钩藤汤紫雪丹心阳不振,宜参附汤人参四逆汤化裁为治。必要时可用中西医两法结合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达生编

    产科著作。1卷。清·亟斋居士撰。刊于1715年。内容有原生、临产、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、方药等。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,掌握“睡、忍痛、慢临盆”六字诀,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,所论多为经验之谈。本书文

  • 腿游风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肾气游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清心

    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宫。是治疗热性病邪入心包的方法。热入心包,症见神昏谵语、高热、烦躁不安、舌质绛、脉细数,可用清宫汤使心包热邪向外透达而解。

  • 命关

   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。指纹透达食指第三节为命关,表示病情危重,可能危及生命,故名。②经外穴名。见《扁鹊心书》。位于胁下,以中脘穴至乳中穴连线为底边,向外侧作一等边三角形,其顶角是穴。③推拿部位名。

  • 黄坤载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元御条。

  • 类伤寒

    病名。指类似伤寒的发热性疾患。《医学心悟·伤寒类伤寒辨》:“伤寒者,冬令感寒之正病也,类伤寒者,与伤寒相似而实不同也。世人一见发热,辄曰伤寒。”程氏以冬令感寒者为正伤寒,以春季发病为温病,夏季发病为热

  • 汗证

    证名。见《医学正传》。指汗出异常的症候。一般分自汗、盗汗两类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汗出一证,有自汗者,有盗汗者。”由于病情不同,汗证有阴汗、阳汗之分。并有战汗、狂汗、红汗、漏汗、阴盛格阳汗、亡阳汗

  • 白滑黑黄舌

    舌上白苔或左或右,余见黄黑的舌象。见于寒热错杂证。例如素有脾肾阳虚,四肢不温,脉沉细,又有大肠湿热下利、腹痛,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
  • 风禁

    出《痘疹经验良方》。禁疮之一。痘疮初发热时,不避风,则风入肌表,以致痘不能发,或肌肤麻木,不知痛痒,或不麻木而干燥,或毛直而干焦,或皮痒而欲搔,甚则烦躁谵语,由风热相搏所致。治以疏风解毒,用消风散,甚

  • 片脑

    见《寿域神方》。即龙脑冰片,为冰片药材之一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