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白喉条辨

白喉条辨

书名。又名《瑞安陈氏白喉条辨》。1卷。清·陈葆善撰。刊于1887年。作者原撰有《白喉订正论》1卷,未刊行;后删其繁而成本书。全书共条辨15条,包括白喉的病原、所中经络、辨脉、辨色,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,救误、善后、外治、禁忌等内容。陈氏对白喉的治疗能汇集诸家之长,参酌个人的经验予以补充发挥,内容比较系统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蛇咬伤

    即蛇啮。详该条。

  • 鼻肿

    病证名。《石室秘录》卷一:“鼻肿者,乃肺金火盛也。”常由肺经火毒上攻所致。证见鼻部肿大,甚则肿大如拳,疼痛异常。初宜疏风清热、泻火解毒,用仙方活命饮或凉膈散加减;后期宜养阴清热,用养阴清肺汤加减。

  • 胎产金针

    见胎产秘书条。

  • 脾风疝

    古病名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太阴有余,病肉痹、寒中;不足病脾痹;滑则病脾风疝。”马莳注:“其脉若滑,则病脾风疝,外感之邪也。”张志聪注:“太阴脉滑,则土邪有余,脾风疝者,即肿重坠之属,病在湿也。

  • 土虫草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横纹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多汗,四肢不举少力,灸横纹五十壮,在侠脐相去七寸。”②推拿穴位名。详大横纹条。

  • 面尘

    ①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“燥淫所胜,民病面尘,身无膏泽。”指面色灰暗,如蒙尘灰。有实证和虚证之分,实证多因燥邪所伤或伏邪内郁,常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;虚证多由久病肝肾阴虚,常伴有头晕耳鸣、五心烦热、腰

  • 产后中柔风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柔风者四肢不收,或缓或急,不得俯仰也。由阴阳俱虚,风邪乘之,风入于阳则表缓,四肢不收也,入于阴则里急,不得俯仰也。产则血气皆损,故阴阳俱虚,未得平复,而风邪乘之故也。”

  • 白环藤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臭橘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枸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