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痄腮

痄腮

病证名。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。临床以发病急,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,或伴有恶寒发热,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以冬春两季为多见。主要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,壅阻少阳经络,郁而不散,结于腮颊所致。两颊腮部属少阳,邪入少阳,络脉壅滞,气血流通受阻,表现于两耳下腮颊部漫肿,坚硬作痛;少阳与厥阴表里足厥阴之脉绕阴器,若受邪较重及较大患儿,可并发睾丸红肿疼痛。如温毒内窜心肝,可见壮热头痛、嗜睡、呕吐,惊厥、昏迷等(并发脑膜脑炎)。治以疏风、清热,解毒为主,可选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。睾丸肿痛可加金铃子橘核荔枝核。昏迷、惊厥者,用羚角钩藤汤外治可用青黛散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患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遵生八笺

    养生专书,明·高濂著,二十卷,刊于公元1591年。全书分八个部分,内容较广,从养生出发,涉及衣、食、住等各方面,较有参考价值。

  • 川芎苗

    见《履岩本草》。为蘼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罗炼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湖北人。为人治病常有良效,并曾为御史李某及楚王妃周氏等疗病。撰有医书传授其子,因见其子在酒醉时为人诊病,认为是拿生命当儿戏,竟将所撰医书焚毁,未得流传。

  • 惠民药局大使

    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
  • 痼冷证

    指寒邪长期沉伏于肠胃,阳结不解的病证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痼冷积热证治》:“痼冷者,中寒也。多因真气既微,胃气不实,复啖生冷冰雪之属,致肠胃虚寒,阴既停凝,阳不能正,大便洞泄

  • 足太阳之筋

    足太阳的经筋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阳之筋,起于足小指,上结于踝,邪(斜)上结于膝。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,上循跟结于腘。其别者结于腨外,上腘中内廉,与腘中并上结于臀,上挟脊上项。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。其直

  • 中石疽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。生于腰胯间的石疽。详石疽条。

  • 埋藏疗法

    即埋植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肝藏血

    出《灵枢·本神》。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。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,贮藏于肝脏,供全身脏腑组织维持正常活动及筋骨运动之需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”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

  • 海底捞明月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脏腑图点穴法》。两手捏住患儿手腕,两大指按住屈侧面,两食指缓缓分拨手腕伸侧面的筋脉。有通十二经络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