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名。又名杼骨。指第一胸椎棘突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,长三尺。”
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物本定而目见为动也。”多因恣酒嗜燥,头风痰火,阴虚血少所致。可兼见头晕目眩等症。某些眼疾或全身性疾患,可出现此症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脐带。详该条。
指胎儿在母体无力挣动,非胎真死。《保产万全经》:“胎呆乃无力挣动,非真死也。盖小儿端坐腹中,临盆时头转向下,脚转向上,以便奔生。若遇腰曲,则腹中窄狭,门路遮闭,而关津为之阻碍矣,及再寻门路,又为腰曲相
病证名。腰痛之一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三。因忧思或闪挫跌扑而气滞不行所致。症见腰痛连腹胁胀满,其痛如刺,或痛处走注不定。治宜行气调气。可用沉香降气汤、七香丸、乌药顺气散等方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,故名之曰季秋痹也。”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。
即季德胜蛇药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痰泻、痰泄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或泻或止,或多或少,或下白胶如蛋白,腹中漉漉有声,或如雷鸣,或两肋攻刺作痛,此痰积泄泻也。”详痰泻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徐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