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精神困倦、面青内兼风邪、饮食不思、贪睡,宜用四物汤则安。”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幽门,见该条。
见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。为五加皮之正品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撰《删繁药咏》3卷,已佚。
①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螺厣草之别名。②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向天盏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经外奇穴汇编》。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凹陷(维胞)斜下1寸处;或于维道穴斜下2寸处取穴。主治子宫下垂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【介绍】:见赵道震条。
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。此名称始自宋代,相沿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