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强巴·南杰札桑为主,包括米尼玛·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特点是:擅长使用温热药,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。对艾灸、放血、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,并擅长药物
见《类证治裁》卷二。即五味子汤第一方。见五味子汤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勉学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蚕豆茎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指疔生手指骨节间。”证治见指疔条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即地骷髅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轻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艾炷灸之一种。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。故又称间隔灸,隔物灸。通常以生姜、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,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,而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。间接灸的种类很多,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