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伤寒指掌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即砭镰法。见该条。
现代针灸术语。与刺激点比较而言。因其刺激部位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,故称。如皮肤针、腕踝针、头针等常用这个名称。
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。参病后多汗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参见朱肯堂条。
小儿指诊法。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虎口纹十三形。即第一,流珠形,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,主饮食所伤,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。第二,环珠形,其点差大,主脾虚停食,胸膈胀满,烦渴发热。第
【介绍】:见钟大延条。
病证名。疝证之一。出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贪食不节,则势必影响中焦消化功能,因而积久生湿,湿郁生热,以致湿热之气下注,流入阴囊,复被风湿之邪外侵,则成本证。发作时阴囊红肿松弛,常常刺痛,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榕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