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妊娠。《脉经》“三部脉沉浮正等,按之无绝者,有娠也。”
病证名。又名红汗。指急性热病在高热无汗的情况下,未发汗而忽然鼻衄不止,衄后反热退身凉,起到了汗出而解的同样作用,故称自衄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脉浮紧,发热身无汗,自衄者愈。”
古病名。指湿温误治的重症。《伤寒类证活人书》卷六:“两胫逆冷,胸腹满,多汗,头目痛苦,妄言,此名湿温也,……其脉阳濡而弱,阴小而急,治在太阴。脾属土主湿,不可发汗,汗出必不能言,耳聋,不知痛所在,身青
病名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、三岁皆有发者。发时满口白膜、黄膜,涎盛面黄,牙内有白点。”多由胎毒未清,痰热上冲所致。治宜清余毒、泻痰热。可选用导赤散、泻心汤、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瓦韦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腓腨发。见该条。
出《外台秘要·伤寒门》。指由天地间的疫毒戾气流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性流行病,如天行温疫、大头天行之类,所以天行是疫病的别称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疫论》:“疫病者,……一方之内,长幼患状,率皆相类者,谓
用沉降的药物,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。如咳嗽气上逆,痰多而稠,苔微黄,脉滑,用苏子降气汤。
见二如亭群芳谱·药谱条。
指慢性病病情缓慢,迁延不愈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暴者为病甚,徐者为病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