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病条辨

温病条辨

书名。6卷。清·吴鞠通撰于1798年。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》体例,汲取明、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,以简要的文字,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治法,并自加小注。卷首为原病篇,引述《内经》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;卷1~3分述三焦温病;卷4杂说、救逆及病后调治;卷5解产难、卷6解儿难,专论产后调治、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、疳疾等。全书内容丰富、条理系统。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证,宗法刘河间,于明、清学派中,推崇叶天士。其辨证和治疗方剂,采录叶氏治验颇多,是一部切于实用,流传甚广的温病名著。本书问世后,有朱武曹氏的增批本,更有王士雄叶霖、郑雪堂三家的评注本,书名《增补评注温病条辨》,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即据此本重印。此外还有多种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

   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条。

  • 温证指归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周杓元约撰于1799年。作者推崇戴麟郊《广温疫论》,认为此书“分汗吐等法为六门及诸杂症,条分缕晰,开后人无数法门”,故据戴氏原书的意旨,“略附以温疫所受之原,及诸名家所论,与夫似温症而

  • 色随气华

   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
  • 二阴

    ①指少阴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二阴急,为痫厥。”张景岳注:“二阴,少阴也。……脉急者为风寒,邪乘心肾,故为痫为厥。”②指前阴、后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开窍于二阴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肾主二

  • 莱阳参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折腰

    证名。腰痛如折之意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肾脉搏坚而长,其色黄而赤者,当病折腰。”详腰痛条。

  • 无瘢痕灸

    灸法名。即非化脓灸,见该条。

  • 双蛾风

    病名。系指两侧喉核肿起,色红疼痛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症有两枚在喉间,两边如豆大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双蛾风,生两个在喉关两边,亦圆如小筋头大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

  • 漯(tà 踏)

    ①流水状。《素问·刺腰痛篇》:“痛上漯漯然汗出。”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厥胸满面肿,唇漯漯然。”谓唇肿而有涎水流出。②漯水。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。《灵枢·经水》:“手少阳外合于漯水。”

  • 蠹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缺盆疽、锁骨疽、发历疽、石疽、历疮。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。生于缺盆穴(锁骨上窝处)。初起患部肿大如豆,渐大如李,色紫,坚硬疼痛;可伴寒热往来,筋脉拘急,不思饮食,胸腹膨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