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清里法

清里法
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小儿发热至二、三日,邪已入里,或乳食停滞,内成郁热,其候五心烦热、睡卧不宁、口渴多啼,胸满气急、面赤唇焦、大小便秘,此为内热。以鸡蛋一枚,去黄取清,以碗盛之,入麻油约与蛋等,再加雄黄细末一钱,搅极匀,复以妇女乱发一团,蘸染蛋清,于小儿胃口拍之。寒天以火烘暖,不可冷用。自胸口拍至脐轮止,须拍半时之久。仍以头发敷于胃口,以布扎之,一炷香久,取下不用。一切诸热,皆能退去。盖蛋清能滋阴退热;麻油、雄黄拔毒凉肌故也。此身有热者用之,倘身无热,惟啼哭焦烦、神志不安者,不必蛋清,专以麻油、雄黄乱发拍之,仍敷胃口;即时安卧。此法多救危险之症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爪果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费氏食养

    食疗丛书。清·费伯雄编。又名《费氏食养三书》。共收入三本食疗著作。其中,《食鉴本草》为费氏亲撰,成书于1883年;《本草饮食谱》乃代文晟辑,经费氏鉴定,成书于1850年;所附《食养疗法》系费子彬著,成

  • 寒积痢

    病名。痢疾之属虚寒而兼有积滞者。《保命集·泻论》:“治寒积痢,男子、小儿、妇人皆不同。赤白或清痢如水,不后重者,寒也。经云:‘澄沏清冷,皆属于寒。’此为虚寒中有积也。宜附子、巴豆之类下之,见利则愈,空

  • 口齿类要

    书名。1卷。明·薛己撰。约刊于16世纪中期。书中记载了茧唇、口疮、齿痛、舌症、喉痹、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。本书收入《薛氏医案》中。

  • 上廉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LI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上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;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肠

  • 子死产门难产

    病名。《傅青主女科》:“妇人有生产三、四日,儿已到产门,交骨不开,儿不得下。子死而母未亡者,服开骨之药不验,当有死亡之危。……治但救其母,而不必顾其子矣。然死子在产门,塞其下口,有致母死之患。宜用推送

  • 肥积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阳漏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罗伞

    ①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山大颜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八爪金龙之别名。③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。④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三对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溽蒸

    湿热熏蒸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中央生湿,湿生土,其德溽蒸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类土,其政安静,其候溽蒸。”

  • 明矾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白矾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