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肝泻火
即泻肝。详该条。
即泻肝。详该条。
医书。名9卷。清·张志聪集注。参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条。
孕妇外感舌见灰黑。胎多难固。若面赤而舌灰黑,急用泻下以救其母,若面赤而舌微黑,仍须兼保胎,若面舌俱黑,则母子俱危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木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极,见该条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葫芦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即小儿盘肠气痛,表现有干啼,额上汗出者。多因小儿肠胃脆弱,突为寒气所搏而成。治宜利气散寒。用金铃子散加减(《幼科发挥》)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即蚕豆壳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。又名阴中痛、阴户痛。包括小户嫁痛、嫁痛。多因郁热损伤肝脾,脾虚聚湿,湿热下注;或中气下陷;或风邪客于下焦,与气血相搏,肝肾经络为之壅闭。症见阴痛,甚则痛极难忍。湿热下注者
即割治疗法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