涎液不收
即流涎。详该条。
即流涎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乳蛾发于一侧者为单肉蛾;发于两侧者为双肉蛾。见乳蛾条。
【生卒】:214~282【介绍】:魏晋间医家、文学家。字士安,幼年名静,自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甘肃灵台)人。中年患风痹症,由于讲究服石,致身体极度瘦弱,辗转床侧,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。后曾专心攻读医
病证名。指半身不遂由风邪入络所致者。多因起居不慎,卫气不固,风邪袭踞经络,气血留滞而成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身发寒热,暴仆卒倒,醒后或左或右,偏废不用,或痛或木,或热或冷,二便赤涩,此外感半身不遂之症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,详该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梁廉夫撰。刊于1880年。作者鉴于不少医生抄用医方歌诀治病,往往不能切中病情,造成误治。故参酌前人方书,撮要论述临床诸病辨症及其治疗方剂,以供不知医或初学医者参考运用。卷首简述诊法;卷
综合性医书。明·李梴编撰。刊于1575年。本书以《医经小学》为蓝本,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。内容包括医学略论、医家传略、经穴图说、经络、脏腑、诊法、针灸、本草、外感病、内伤病、内科杂病、妇人病、小儿
【介绍】:见周魁条。
七癥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。由好吃生米,食多不消,兼挟痰瘀积聚而成。主要症状为脘腹结块固定不移,常思食生米,其他饮食难进,呕吐清水等。参见癥、食癥、七癥等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金盏银盘之别名,详该条。
行气法之一。又称循经接气法。指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在其穴位上依次针刺,以使针感向一定部位传导的方法。如针刺足三里穴,欲使针感达胃,则可从足三里、梁丘、伏兔、髀关等穴循经而上,依次针刺。也可不按穴位针刺,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