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清·沈彤撰。全书对《内经》、《甲乙经》中所载人体骨骼的部位形象、名称、逐条加以译考、注释,并纠正前人论述上的一些错误。为中医骨骼解剖专著。收入《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》中。
藏名《加保拉希保地默保》。综合性藏医书。由入藏的汉族、印度、克什米尔、吐谷浑、大食、尼泊尔和西藏的名医共同编译。成书于八世纪末。全书收录了本松岗哇、僧能和敬虚的《杂病治疗》、《艾灸明灯》、《配方玉珠》
书名,为一大型丛书。约成书于宋代(960~1279年间),系道家仿佛家的大藏经编辑而成。内容庞杂,包罗甚广,不少是专为祈祷神仙的,有些是子书,也有医书。《内经》、《千金方》亦被包括在内。其他如炼丹、服
经穴名。代号DU3。原名阳关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,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位于腰部第四、五腰椎棘突之间,约与髂嵴相平处。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
经穴名,代号GB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后曲、鱼尾,太阳、前关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太阳,手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目外眦外侧0.5寸,眶骨外缘凹陷处。布有颧面神经,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;并有颧眶动、静脉通
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鉴》。小儿脾胃柔脆,脏腑娇嫩,调护不当,乳食失调,势必伤及脾胃,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,水谷不化,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,使邪积胸中,气血流行不畅,脏腑机能衰退,以致气滞血涩,体内排出的浊
病证名。指痘疹灌浆不起,痘形板腻死塞,干腊而不明黄的证候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是由毒气盛凝结气血所致。治宜行血解毒,用清毒活血汤(《医宗金鉴》:“紫草、当归、木通、生地黄、芍药、连翘、牛蒡子、山楂、
病证名。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。见虚火牙痛条。
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。五天共有60个时辰,成为一个甲子,称为一候;三候共十五天,成为一个节气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三候谓之气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由血热为外寒所束,血瘀凝结而成。其证肿如高埂,长若鱼形,色紫作痛。治宜用砭法,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,内治参见委中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