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胀

水胀

胀病之一。见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篇》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水胀,胀而四肢面目俱肿。”《金匮翼·胀满统论》:“脾土受湿,不能制水。水渍于肠胃,而溢于皮肤,漉漉有声,怔忡喘息,即为水胀是也。”治疗初起时宜去其水,用葶苈木香散;久则宜补其脾土以制其水,用中满分消丸。参水鼓条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主要论述水肿腹胀鼓胀肠覃石瘕等证,在病因、证候方面的鉴别,及其针刺治疗的法则。本篇讨论胀病以水胀为主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亸曳

    古病证名。亸,垂下;曳,拖拉。指因风气而致的肌肉麻痹、肢体纵,不能收摄抬举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七。如面瘫、偏枯、某些截瘫或肌肉顽麻病证,多与风气有关。

  • 火证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卷二十八。指喉痹之因于火者。①由肝胆实火所致者,咽喉红肿明显,疼痛甚剧,壮热烦渴,口苦胁痛。治宜清泻肝胆实火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②由阳明胃火炽盛所致者,咽喉肿塞疼痛,吞咽不

  • 数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急速,一息五至以上。《脉经》:“数脉来去促急。”主热证。数而有方为实热;数而无力为虚热。

  • 姜巴草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狐气疝

    病证名。疝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又名偏坠。因小儿啼哭,吸气不止,内动肝气,肝脉络于阴器,肝气结聚不散,以致阴核一侧肿大,时上时下。治宜理气和肝。用金铃子散加当归、木香、蝎尾。

  • 如意花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复合手法

    将几种推拿基本手法综合在一起,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同时进行复合性的操作。如总收法、宽喉法等。

  • 续选临证指南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叶桂撰,华岫云校。卷1续选《临证指南》漏编的叶氏医案,并附《温热论》。卷2~4介绍叶氏平生所集经验方,分科叙述,大多属民间流传简便效方。

  • 白癞

    病名。麻风病的一种类型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于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,郁遏化火,耗伤血液而成;或接触传染而得。初起皮色逐渐变白,四肢顽木,肢节发热,手足无力,患部肌肉如针刺样作痛;或声音嘶哑,两眼视

  • 伤寒撮要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王梦祖撰于1799年。王氏以仲景学说为主,参考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多种注本以及有关方书、论著近百种汇辑而成。本书除论述伤寒传经、诊法、六经证治等内容外,主要介绍伤寒多种病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