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芋梗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重刻烂喉痧辑要》。即白面痧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家秘天地煎第二方,见家秘天地煎条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。即紫丸,见该条。
苔色黄而粘腻,颗粒紧厚,如鸡子黄涂罩舌上,多为湿热结于中焦,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。宜清热化痰燥湿。
病证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髌骨因跌扑引起脱臼。详脚膝出臼条。
六腑病候之一。小肠受盛胃中水谷,主转输清浊,与心相为表里,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,多由客寒蕴热、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。临床表现多见二便失常,并可兼见心经症状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篇》:“小肠病者,小腹痛
【介绍】:见钱瑛条。
病名。《马培之医案》:“龟背乃先天肾亏,冷风入脏、或痰饮攻注或内挫折伤……或婴儿脊骨柔脆、强坐太早,皆能致之……腰脊板强,渐致背驼,成为龟背驼。”相当于脊椎结核或佝偻病所致之背驼。参见龟背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