橡村痘诀
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。
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。
①出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。由于情志内伤,耗营伤精所致,症见形体消瘦,精神憔悴,饮食无味,畏寒,善惊,健忘,四肢痿废等。治宜益精养血,镇心安神。②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引陈毓仁《痈疽图形》所载“失营”,认为即
针灸著作。2册。吴炳耀撰,吴韵桐绘图。书成于1933年。上册论内景、阴阳、五行、诊法、经络、针灸法及各种病证的针灸取穴法;下册包括十四经的经穴分寸歌、循行歌、主病歌等,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,图
出《王叔和脉诀》。即分娩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喉痛……其患虽肿而咽门半塞半开;其病虽凶而喉道又宽又肿,此皆标准,虽重无妨……。”即咽喉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耳闻目睹色情之事而精自泄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见闻感触,则动肾气。肾藏精,今虚弱不能制于精,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。”义同漏精,属滑精病。详滑精条。
补法之一。亦称补脾、益脾。治疗脾虚、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。用于面色萎黄、疲倦无力、饮食减少、食后腹胀、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弱等脾气虚弱证候。常用党参、莲子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薏苡仁等药。方如参苓白术散
见《中国经济海藻志》。为鹧鸪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肝肾亏损,小便不利所致的小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肾虚胀之症,腰软作痛,痛连季胁,小便常涩,气怯消瘦,小腹胀冷。”多因肝肾不足,气化无权所致。治宜补益肝肾为主。腰软常痛,宜大造丸溶化龟鹿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笔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健脾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