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女贞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经著作。宋李駧(子野)撰于1269年。7卷。对《难经》原文随句笺解,训释并重。并于序论部分绘以注义图十七节,图文互释,相得益彰。唯其所释不辨难易,亦乏精辟之见解。现有涵芬楼影印明《正统道藏》本等刊本
①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地瓜藤之别名。②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菍地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五。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。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。治宜内服通心饮(木通、连翘、瞿麦、栀子仁、黄芩、甘草),外用土牛膝、泽兰煎水洗。
病证名。即干霍乱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:“心腹绞痛,冷汗出,胀闷欲绝,俗谓搅肠沙,今考之,此证乃名干霍乱。”参见痧、干霍乱条。
见证治百问条。
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即经来胁痛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二卷。清·王宗显辑。约成书于1644年。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、功用;下卷分科、分证介绍方剂,并附救急方数则。
【介绍】:见吕震名条。
病证名。不论刚痉、柔痉,凡因风寒而致者,为风寒痉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七:“病者身热足寒,头项强急,恶寒,时头热,面赤,目脉赤,独头动摇,卒口噤,背反张,以发热恶寒、不恶寒、有汗、无汗、分刚柔者,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