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枣花白陷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竟上

    《内经》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上竟上者,胸喉中事也;下竟下者,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。”是对前臂内侧皮肤(尺肤)诊察部位的划分。上,指上段,即远端;竟,尽也。上竟上,是前臂远端上

  • 督脉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督脉之别,名曰长强,挟膂上项,散头上,下当肩胛左右,别走太阳,入贯膂。”脉从尾闾骨端的长强穴分出,挟着脊柱两侧上至项部,散布在头上,下行的络脉,下行到肩胛部,左右走向足

  • 芩芍调中汤

    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枳壳、厚朴、山楂、黄芩、白芍药、丹参、桔梗、槟榔、泽泻。水煎服。治痢疾,外无头疼身痛,内无里急后重者。若热盛,加黄连(酒炒)。

  • 张耒

    【生卒】:1046~1106年【介绍】:北宋官吏。字文潜。楚州淮阴(今江苏淮阴)人。善文学,曾从苏辙学,举进士。苏轼称其文,召为太学。元祐初为著作郎,兼史院检讨。集有《治风方》1卷。

  • 三部

    ①指脏部、上部、下部三部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三部之气各不同,或起于阴,或起于阳,请言其方,喜怒不节则伤脏,脏伤则病起于阴也,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,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,是为三部。”②身体上、中、下三部

  • 迎香疔

    病名。《治疗大全》:“生于鼻观下迎香穴,系手阳明风热。初生小泡,麻痒微痛,一、二日后结核,板硬肿连腮唇,恶寒发热,最易走黄。”治同疔疮。

  • 心下痞满

    证名。见《脾胃论》卷下。指胸脘部痞塞胀满。多因气滞郁结所致。《古今医鉴·痞满》:“因忧郁气结于中脘,腹中微痛,心下痞满,不思饮食。”治用木香化滞汤、散滞气汤等。若心下痞满,壅滞不散,喘促不安,可用黄连

  • 气胎

    病名。指假孕症型之一。《续名医类案》卷二十四:“因当经著气伤肝,久郁冲于血海,似怀胎而无形,此名气胎。”多因平素肝旺易怒,肝气郁结,气血运行不畅,冲任胞脉阻滞所致。症见经闭腹大,状如怀孕。治宜疏肝理气

  • 足骨

   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。包括跗骨、跖骨、趾骨。详各条。

  • 青蒟

    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