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葛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苔白而厚腻,苔上津液较多,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。多由于脾阳不振,寒湿痰饮停聚所致,宜温中健脾,化湿祛痰。
证名。指水肿气急喘满的症候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六:“夫小儿水气肿满者,由将养不调,脾肾两脏俱虚故也。……肾虚不能传其水液,脾虚不能克制于水,故水气流溢于皮肤,故令肿也。”先宜理脾利水,用茯苓导水汤;
证名。见《疮疡》。泛指顽固性皮肤病的奇痒证候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未婚女子素体阳盛,热灼耗阴而致经闭,常兼见发热,唇干,咽燥,喜冷恶热,脉实有力等症。治宜养血泻热调经。方用四物凉膈散(四物汤加黄芩、黄连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、竹叶、连翘)。
名词。见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脉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出《四声本草》。为硇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即真珠丸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