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①指心经虚热的病症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:“治心虚热,多汗,熟干地黄汤方。”又:“心藏虚热,惊悸心忪,虚乏气短,睡卧不安,茯神丸方。”②劳热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“心热,微按之皮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藤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眩晕章》。因湿痰壅遏清阳所致。证见头目昏重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体多肥胖,苔白腻,脉濡。治宜燥湿化痰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、温胆汤等方。兼见气虚者,宜六君子汤。参见痰晕条。
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即骶骨、尾骨所在部位。参见尾骶骨条。
①正骨手法之一种。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、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迭错位者。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,逐渐加大力量,使碎骨片牢固的卡附于主骨之上,不致再移位;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,应在牵拉开后,用卡法使断端对齐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金箔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榼藤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家以笔记、短文、随笔等形式,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。
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下。即阴茎癌。详肾癌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