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即泽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撰有《保生护命集》1卷,已佚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地蜂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膀胱。膀胱与肾相表里,肾属水配黑色,故称。参见黄肠条。
十三鬼穴之一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即曲池。参鬼臣条。
悬起灸之一种。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忽远的一种灸法。形如雀啄,故名。适用于昏厥急救及一般虚寒性疾病。本法热感较强,应避免灼伤皮肤。
病证名。见清·洪金鼎《一盘珠》卷八。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腹痈、肚痈。指生于腹部皮里膜外之痈。因饮食不节,七情内伤火郁而成。初起患部隐痛,后渐肿起于皮外,或漫肿坚硬,肉色不变,或脉迟紧未成脓。体壮实者,用双解贵金丸下之;体弱者减
病名。见《痢证汇参》卷四。即蛊注痢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丁香蓼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