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黄狗肾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拔罐法,亦称吸筒法。详拔罐法条。
医方著作。3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82年。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、七百首(分正方及附方)。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涌吐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,润燥
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是一部托名雷公的药物学著作。4卷(一作2卷)。作者不详。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初。陶弘景认为本书在药物主治及品种方面较《神农本草经》有所补充。此外,还收载了一些新的药物,并论及药物的佐使相须。原书已佚。
烁,销蚀。指正气为邪气所消烁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魄汗未尽,形弱而气烁。”
五度之一。出《灵枢·脉度》等篇。①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。《灵枢·脉度》讨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蹻、任、督脉等的长度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先度其骨节之大小、广狭、长短,而脉度定矣。”②脉诊上辨别脉象的大小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见《贵州植物药调查》。为黄栌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