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筋缩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风邪、湿痰所致的头痛。《赤水玄珠·头痛门》:“风湿头痛亦作痰患。”症见头痛如裹,肢体困重,胸闷腹胀,恶心纳呆,口干少饮,苔腻,脉濡或浮缓。治宜祛风化湿,可用玉壶丸、加减神术散、羌活胜湿汤等方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。
通谿。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小会为溪。”
书名。又名《集验良方》。6卷。清·年希尧辑。刊于1724年。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,分为养生、急治、中风、预防中风、伤寒、感冒等50余类。除辑录验方外,其中养生、伤寒、感冒、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。又有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脐中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主症为恶风发热,自汗头汗,头痛额疼,泻下水谷或清水。治宜解表利水,有表证者当散表,兼利小便。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,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,防葛汤调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紫苏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玄精石,详该条。